- 投稿邮箱:qizhixmt@126.com
- 站内搜索:
清晨的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。
2025年3月19日,欧冠联赛投注_欧冠盘口-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:总书记考察云南省丽江市,强调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,让这座美丽的古城焕发新的光彩。近年来,丽江市以欧冠联赛投注_欧冠盘口-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:总书记欧冠联赛投注_欧冠盘口-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: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,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利用,积极探索在传承中创新、在创新中发展的新方案、新路径。
创新组织体系,推动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协同联动
构建综合保护格局,以组织联建带动旅游联管、城市联治、活动联办和遗产联护,推动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机制不断优化。
推动组织堡垒在一线筑牢。坚持全域保护管理工作思路,制定《丽江市城市旅游党建“三城联动”实施方案》和《丽江市城市旅游党建“三城联动”联盟章程》。由县(区)挂钩领导担任“三城”(大研古城、束河古镇、白沙古镇)区域党建联盟第一书记,街道党(工)委书记担任党建联盟党组织书记,挂联的市区直单位、辖区国有企业、“两新”组织、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,健全例会、议事决策、联席会商等制度,共同研究解决遗产保护、景区建设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等问题和事项。
推动网格管理在一线实化。全面充实网格力量、完善网格工作机制,强化社区治理,构建“街道党工委—社区党支部—网格党支部(党小组)—党员中心户”网格体系,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,设立三级网格。大研古城设立景区网格1个、社区网格8个、片区网格28个,按照“多网合一、一格多员、一员多用”的原则,确保每个片区网格配备3名网格员,网格长由社区“两委”班子成员担任,有效打通基层治理“神经末梢”,实现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。
推动社会力量在一线共治。打造服务阵地,发挥阵地凝聚、引领、辐射、带动作用,设立古城党员服务驿站、游客服务中心、游客之家、游客服务岗亭。用活群团组织、女子民兵队、古城文化名人、商户、志愿者队伍等力量,广泛吸纳流动党员、在古城务工外来人员,带动“老丽江人”与“新丽江人”共同参与景区、社区、遗产区的文明劝导、民情收集、政策宣传、平安巡查等工作,不断凝聚古城先锋力量。推行“对话古城”“天井话民宿”等协商议事制度,共同打造“10分钟景区应急处理圈”“15分钟生活圈”,初步实现景区、社区、商户、居民共商、共建、共治、共享格局。
坚持保护为先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坚持保护世界遗产安全、真实和完整,从保护规划、风貌延续、文化传承、遗产研究等方面全面加强遗产保护与管理,加快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慧化建设,守护古城文脉,延续历史风貌。
打造遗产保护品牌。始终把守护文化遗产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,设立遗产保护领导小组,组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队伍,严格执行多部门“联审联管”工作制度,加强对古城建筑的日常巡查监测和修缮监管。先后制定《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》《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管理规划》等20多个地方性法规,恢复性修缮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299户、院落236个,做法入选云南省8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,获得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”。
打造文化传承品牌。结合打造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、滇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边纵七支队纪念馆等31个文化院落,丰富文化活动形式。举办文化交流座谈会、论坛、沙龙等活动,组织群众学习交流,宣介古城历史、纳西民俗与红色文化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。2024年,文化院落接待游客182.74万人次,同比增长26.1%。
打造智慧管理品牌。不断将先进科技成果运用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,着力强化管理、服务、旅游、创新四大体系构建,实施丽江古城智慧消防、智慧环保、综合指挥管理平台、经营户管理系统、人流量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等项目,促进数字科技与历史古城保护深度融合。丽江古城“智慧小镇”被评选为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和2022年文化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,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。
突出文旅融合,激发丽江古城发展新活力
坚持守正创新,发挥重要文化地标作用,深耕文旅融合发展,培育引领文旅消费热点,用新产品新业态带来新流量、创造新消费、实现新效益。2024年,进入丽江古城景区的游客达2217.77万人次,同比增长16.66%。丽江古城品牌价值对丽江经济社会贡献率达63%,成为丽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。
深度推进以文促旅。实施文化项目建设,积极培育兼顾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、新主体、新模式,通过举办“和美古城”、民谣音乐广场、古城跨年夜、纳西乐舞大赛等高质量系列文化活动,常态开展传统活动、民俗文化活动等,实现“天天有活动,月月有亮点”;统一开展旅游策划宣传促销,推出“文化遗产游”“红色文化游”“爱国主义教育游”精品旅游线路;创新旅游产品,开发“丽江瓦猫”等系列文创产品;着力打造文学、美术、音乐“三张名片”,“和美古城”文化品牌不断形成,“舍不得的丽江”成为广大游客心之向往。
动态平衡业态风貌。统筹好旅游发展、特色经营、古城保护,制定实施了《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》和《丽江古城市场经营项目准入退出管理暂行办法》,将古城内经营项目划分为扶持类、倡导类、不鼓励类、禁止类四类,强化经营项目类别监管,对传承、弘扬、展示传统文化特色的店铺等鼓励类项目给予大力扶持,有效管控店铺风貌,持续导入文化业态。目前,古城内共有客栈、餐饮、酒吧、摄影、商品零售等经营户5214户。
奏响民族团结强音。依托古城800余年历史沉淀,保护利用好木府等重要文化地标,创新“一景一故事”讲解模式,将“忠义”牌坊、跨民族友谊等20余处文化符号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;大力弘扬边疆各族群众的爱国情怀和传统,打造《木府风云》等IP,积极开发研学课程,木府年均接待学生5万人次,构建起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矩阵。
(来源:《旗帜》2025年第5期;作者系丽江市委书记)
( 编辑:孙丽 送签:钟鸣 签发:林燕 )
欧冠联赛投注_欧冠盘口-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: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
转载请注明来源,京ICP备18060497号-1,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,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,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10)64068010
